穿越历史,回到明清年代的翡翠是如何的?
翡翠饰品色彩绚丽、造型多变”,女士爱它的雍容华贵,优雅大气;男士爱它的沉稳内敛,象征尊贵;老人爱它的凝神静气保平安;孩童亦爱它的温润可人.翡翠也有着一定的保健作用,长期佩戴也可以强身健体,这与人们追求安康的愿望不谋而合.翡翠代表着健康与吉祥,自古以来人们都有送翡翠的习俗,翡翠已不仅仅是一种饰品,还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在小编带你穿越到翡翠明清年代,看看那时的翡翠是如何的.
在中国,翡翠真正的历史是从明朝开始的.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翡翠制品是:北京明定陵中出土的翡翠如意(公元1368-1644年).
据说,“翡翠”这是中国一个生意人的偶然发现,当时有个在中国云南边境的生意人,他经常往返于中缅之间做生意,有一次他又去了缅甸,回来时,骡子驮篓一边的东西卖完了,而另一边的东西几乎没有动工,为了保持驮篓的平衡,商人就在路边随便拣了一块大石头放在空篓里.回家后,商人卸下驮篓,就将那块石头随便地扔在地下,石头正巧被摔成两半,里面露出了碧绿的玉石,这就是翡翠的来历.
翡翠,在我国清代得到空前的重视,现在我们能看到大量清代的翡翠制品,例如朝珠、翎管、板指、鼻烟壶、烟袋嘴、戒指、项链、手镯、挂件等.翡翠,能在清朝兴旺起来,除了与传统的玉文化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清朝统治者对它的青睐.慈禧太后对翡翠的迷恋则更是到了无以伦比的地步,传说当时有位进贡者,将一枚很大的钻石头饰献给她,却没有引起这位中国女皇的欢心,而另一位进贡小而精美翡翠饰品的官员却得到宠爱.从此,各地向朝廷进贡的人,就都选择上等翡翠作为贡品,以博得她的欢心.生前如此,慈禧死后也不例外,据心腹大太监李莲英的《爱月轩笔记》记载和陵墓发掘资料佐证,慈禧陪葬的翡翠精妙绝伦,空前绝后,在她尸体脚下有翡翠西瓜两个,长约15--20厘米,皮是翠绿色的,瓜瓣是红色的,其中还有几粒黑色的瓜子,一切都天然巧色,据说当时的估值在500万两白银.慈禧的身旁还有翡翠白菜两棵,绿叶白心,在菜心上落着一只满绿的蝈蝈,绿叶旁还有两只黄色马蜂,形象极为生动逼真,其价约在1000万两白银.另外,还有一件翡翠荷叶与四个甜瓜,从而构成了“步步生莲花”的意境.这些国宝在辛亥革命后,被军阀孙殿英盗掘而流失,至今为止下落不明……
中国人自古就有有戴玉、玩玉、藏玉的习惯.特别是男士们更有珍藏玉的习惯.珍藏翡翠的人不一定佩带在自己身上,而是经常拿出来欣赏.珍藏玉的人有不同的偏爱,有的专门珍藏摆件,喜爱雕工的寓意;有的喜欢珍藏挂件;有的专门珍藏种好的翡翠;可谓“有钱难买心头爱”,珍藏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欣赏,为自己高兴,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