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人文标准:工、韵、传、证

2021-11-20T19:15:02

摘要:前者是对翡翠材料进行雕刻,后者是对翡翠成品进行再次包装。  翡翠的“韵”  翡翠的“韵”指的是“韵味”。但是千篇一律的重复,约定俗成的程式总感觉缺点韵味。所以在翡翠的选购及收藏中,品牌及传承效应,也是应该把握的。

  翡翠作品的好坏都是从多方面的标准来进行评判的,比如说一件翡翠作品,在有了好的材料之后,人文的附加因素可以对其起重要作用,可以说一件作品是“化腐朽为神奇”还是“黄钟毁弃”,全在于人为。下面就以翡翠的的四大人文标准:“工、韵、传、证”为序论述。

  翡翠的“工”

  “工”在翡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乎翡翠作品的成败、品次。而且工可以分为“雕工”和“镶工”。前者是对翡翠材料进行雕刻,后者是对翡翠成品进行再次包装。两者对于翡翠作品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翡翠的雕工历来讲究“好料下好工”,但是随着翡翠材料的日益昂贵,必须扭转思维,要对翡翠材料进行更高水平的利用。在评定一件作品雕工时,我们可以从其纹饰的线条流畅细腻程度,人物开脸的比例、纹饰图案的布局等考察。同时要注意其打磨工艺,好的翡翠作品精工细雕,打磨抛光讲究,使得成品呈现出极高的美感。至于镶嵌工艺,则是利用白金、黄金、红蓝宝石、钻石等贵重材料对其再次包装。好的镶嵌能使翡翠锦上添花、熠熠生辉,更加光彩照人。这就要我们在挑选时,注意镶嵌的工艺是否精湛,工艺是否烘托或者升华了翡翠的美。

  翡翠的“韵”

  翡翠的“韵”指的是“韵味”。目前市场绝大部分的翡翠作品是传统吉祥寓意的题材,如大肚弥勒、肉头佛像、娃娃脸观音、生肖、福豆、福贝、龙纹、凤纹等。这些传统题材对于日常祈求平安等佩戴是可以的。但是千篇一律的重复,约定俗成的程式总感觉缺点韵味。这类东西实际拼的是材料本身,工艺上没有太多可取之处。

  长远看,如果要想翡翠饰品不流于俗套或者大众化,那么追求翡翠的“韵”是需要考虑的。现今有些具有开拓精神的雕刻艺人呈现了不少新式题材,或是从古代文人诗词寻求意境;或是从当代国画等找寻题材;或者干脆利用俏色做各类仿生作品。呈现的作品或者山水朦胧,或者明月当空,或者典雅成诗,或者活灵活现。总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不同凡响。这些作品是雕刻艺人倾注了自己的想象,蕴含了古人的诗情,或者今人的生活,每一件均有自己的特色及意境,不重复、不固化。具有艺术感染力,蕴意着美感的艺术品,具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

  翡翠的“传”

  翡翠的“传”指的是“传承”。这是专门针对翡翠的收藏而言。明清以来的老翡翠,如果出身豪门名媛,价值当然大大提升。比如2014年春拍苏富比拍卖的芭芭拉·赫顿旧藏天然翡翠珠项链,成交价高达2.14亿港币。最近香港一个拍卖公司宣称的慈禧翡翠朝珠起拍价也达到了1.8亿元。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名人递藏对于翡翠收藏价值提升具有很大作用。

  国外有拍卖名人珠宝首饰的传统,从目前的趋势看,中国在逐步跟进,比如2011苏富比推出的“芳华绝代梅艳芳珠宝手表珍藏”专场,即是一个信号。不仅历史名人,当今社会名流、富豪收藏或者佩戴过的翡翠都具有更高的价值。另外“传承”也指着名品牌企业出品或者工艺美术大师雕刻。大师之作一般具有品质保证,如王朝阳的一些翡翠作品,如翡翠制造库出品的作品,都是极为出色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翡翠有望成为一时经典,是一个时代的工艺精华,价值当然高出一筹。所以在翡翠的选购及收藏中,品牌及传承效应,也是应该把握的。

  翡翠的“证”

  “证”就是指“证书”,即把翡翠送到各类国家级珠宝玉石检测中心、省级珠宝玉石检测中心检测,出具检测证书。这些检测中心都是国有机构设置的服务点。是非常专业及权威的珠宝玉石检测鉴定机构,其出具的证书是具有科学性的;并且具有法律效力,即证书出错造成送检人损失是可以追究责任的。这与时下古董珍玩由所谓专家出具的证书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翡翠收藏者对这类正规证书可以放心。俗话说“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收藏者眼力再高,也有走眼的时候。面对现今高仿翡翠、染色翡翠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眼力鉴别+科技检测”是明智的选择。所以,当我们购买高价值翡翠时,要求卖家提供专业检测证书,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也是给自己提供一个专业参考意见。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当前页面是本站的「Baidu MIP」版。发表评论请点击:完整版 »
因本文不是用Markdown格式的编辑器书写的,转换的页面可能不符合MIP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