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强光的照射下,仔细地观察天然的翡翠,可以看到其中有矿物颗粒的闪光点,称为“翠性”而用玻璃、瓷料等制成的伪品是没有这种翠性特征。 其实,在粒状纤维的翡翠表面比较容易看到“翠性”,特别是在团块状的白色石花附近。
在强光的照射下,仔细地观察天然的翡翠,可以看到其中有矿物颗粒的闪光点,称为“翠性”而用玻璃、瓷料等制成的伪品是没有这种翠性特征。因此,很多人都用此“有无翠性”来作为辨别翡翠真假的标准之一,从而也就认为“翡翠的翠性大就好”的说法。那么,究竟翡翠的“翠性”是不是越大就好呢?
其实,在粒状纤维的翡翠表面比较容易看到“翠性”,特别是在团块状的白色石花附近。一般在颗粒比较大的翡翠上,“翠性”出现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了,而质地细腻的翡翠“翠性”却很难看得到,换句话来说,就是有“翠性”表现的翡翠多为豆种、糯种等种水较为一般的翡翠。因此,你觉得翡翠“翠性”大,好?不好?
“‘翠性’是鉴别翡翠的重要方法之一”,这话说得固然是没错。毕竟,翠性是翡翠独有的特征,是其他任何一块玉石,如白玉、玛瑙等一些容易与翡翠混淆的玉石都看不到的翠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翡翠都有“翠性”,例如老玻璃种的翡翠和墨翠都是看不到其翠性的,就好比其中的墨翠因其主要组成矿物不是硬玉,而是隐晶质的绿辉石,晶体非常细小,故其结晶习性与硬玉矿物不同,因此一般在墨翠身上很难看到翠性的。
总得来说,关于“翡翠的‘翠性’大好不好”的这个问题,其中即有长处,也有缺憾,不能以偏概全,而是需要综合考量。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