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翡翠的各种光彩都渐渐的被人们发现,开始珍藏,开始佩戴,那么明清老坑翡翠如何样?明清老坑翡翠其实是一种价值极高的翡翠,由于出自老坑,所以种水都特别两眼,基本都出的玻璃种以及高冰种翡翠,那么明清老坑翡翠是如何产出的呢?当时的盛况是什么样子?接下来就让小编带你们来了解一下吧.
明清老坑翡翠产于何时?当时的存在状态如何?
根据国际知名玉学者、中国科学院宝石矿物学家王春云博士考证,开挖于明代早期而终结于清代光绪早年间的缅甸雾露河沿岸的老坑种翡翠长期是皇家贡品.明朝中晚期的成化、嘉靖、万历,以及清朝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些帝王都特别喜爱翡翠,特别是垂帘听政、时跨同治和光绪两朝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更是陶醉于翡翠而有名.自明朝早期永乐朝起,中央政府建立的三宣六慰(指明朝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中南半岛设置的管辖机构的统称)的管辖范围涵盖了缅甸全境,当时开采的孟密地区的宝井和孟珙地区的老坑翡翠中的上等品几乎都贡给了朝廷.进入了清朝,自康熙元年即1662年缅甸开始恢复向清廷进贡,从那时起翡翠就长期是主要贡品之一,并且主要是老坑籽料翡翠中的极品,到了同治和光绪年间,缅甸向清廷的进贡就多达二十多次.除了进贡,翡翠还有官方的贸易的方式,据《粤海关志》记载的同治到光绪年间经由广州海关进口的缅甸翡翠就高达6,708吨,这个数字仅仅是从海路进口的,那么经云南陆路进口的老坑翡翠数量就更多了,也就是说明朝和清朝的中央王朝将缅甸的老坑籽料翡翠几乎全数收入囊中了.今天,即便是缅甸从事翡翠生意的商家看到中国现存的明清皇家翡翠也都惊羡不已,表示从未见过这么高品级的翡翠.
老坑种翡翠在明清时代就已经在价值上远超和田玉了,品级高的翡翠更是皇家等社会权势阶层或权贵富有阶层才能拥有的顶级财富.我们知道,自从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是以“家国”的意识即“朕即国家”或“国家即朕所有”的思维方式来实施统治的.其理论依据就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形成的诗集《诗经》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句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就开始断章取义,取出排比句的前两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来曲解出——天下的一切都是君王的!而把排比句的最后一句“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故意给忽略了.因此,历朝历代的君王以及为君王拍马屁的臣子都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合理合法”地搜刮天下财富,而玉石玉石由于是财富的高度集中,所以更是搜刮的重点!因此,历史上中国社会的社会阶层构成都是金字塔形,而社会财富分布则是倒金字塔形,因此天下财富高度集中在居于社会顶层的皇室王室以及王公贵族和富贾等少数统治阶层,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贫富两极分化”,明清老翡翠由于是高价值珍宝,原本是集中在皇家等“官方”或“权贵”手中的,不在民间.正由于明清老翡翠的社会高度集中,也就决定了清末以来的明清老翡翠的相对集中的隐匿和散失的途径.
以上就是关于明清老坑翡翠的讲解了,你们都了解了吗,希望这些都能帮助到我们,更多精彩翡翠资讯,敬请关注国翠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