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翡翠是地球上宝石、玉石家族中的佼佼者,也是唯一具有宝石和玉石双重特征的天然宝物,人们即将翡翠当成宝石,又将其称为玉或者玉石。中国素有"玉石之源,工艺之国"的美称。直到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后将翡翠产区缅北一带划入缅甸版图。
翡翠对中华文明是有很大影响的,翡翠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翡翠很多都是产于缅甸的,但在我们中国却有着不一样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翡翠与中华文明。
翡翠是地球上宝石、玉石家族中的佼佼者,也是唯一具有宝石和玉石双重特征的天然宝物,人们即将翡翠当成宝石,又将其称为玉或者玉石。作为玉文化的重要载体,翡翠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中国玉器时代和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位列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至今我们依然繁荣昌盛,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发展,而在这源远流长的岁月长河中,形成了我们独有的文化,其中对于翡翠玉石的挚爱和对玉文化的崇尚更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素有"玉石之源,工艺之国"的美称。在玉石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某些玉器及纹饰就成为社会道德、习俗、神灵、财富及权力的象征,而翡翠的出现无疑将这一现象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古人的玉德观中,以孔子的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最为具体且最有代表性。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玉不仅仅是美的象征,而且是神、权、礼的化身,它同时需要满足德的社会要求和皇室的至尊需要。
翡翠流传到中原内地大约有三千年的历史,直至清朝乾隆年间,翡翠被乾隆皇帝钦定为玉,翡翠文化自此而走向辉煌,最终将“符”、“德”双全的翡翠顺理成章的定义为玉中之最,并屹立于中国玉文化之巅。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吉祥图案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因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于历代翡翠上。“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集天精地髓。真玉世家的翡翠吉祥图案生动逼真,多种多样,素材包括人物、器物、动物、植物等,表现内容有祈求福寿吉祥、平安如意、多子多孙、升官发财。玉是中国人手中的宝,更是心中的魂。于是便有了代代相传的“金银有价玉渡有缘”的说法。
按照当今的世界行政区划来讲,翡翠的产地属于现今的缅甸北部,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当今翡翠产缅甸,自古翡翠出中国”。出产翡翠的地区(缅北)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地及管辖范围,也就是属于中国的地盘,太多的历史文献和史料记载都证明了这一历史事实。而且早在三千年前,中原的文化就沿着南方丝绸之路传播到了缅北一带,正因如此,翡翠才得以在中国玉文化的襁褓中成长并走向辉煌,可以说翡翠与中华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后将翡翠产区缅北一带划入缅甸版图。从此,“翡翠产于缅甸”成了后期的固定说法。如今中国不产翡翠,但这并不妨碍翡翠成为中国人之最爱之器,中国人对翡翠情有独钟,则源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中国万年的玉器史造就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的玉文化,而玉文化则成为华夏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翡翠玉石也因此而无不打上华夏文明的烙印。
翡翠在中国的玉文化中贵为后起之秀,并作为中国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的玉文化推向顶峰,与古玉一脉相承的翡翠,因其丰富的色彩和优良的质地,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翠色诱人的视觉享受与温润贵气的品质,以及其“一款一寓意”的形制,更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取向,而将丰富渊远的中国玉文化发扬光大,为其注入时代气息,传承和弘扬博大精髓的中华玉文化将是我们青年一代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