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薄意雕刻的几个特点 一、是选材要严:多选优质翡翠原料,如高冰种、冰种飘花、糯冰种、冰黄翡等,有皮者尤佳。
翡翠雕刻技术是多种的,每一种雕刻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而“薄意”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解翡翠雕刻的最高境界:薄意雕。
最早是寿山石雕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技法。因薄意浅刻如画,所以也称“刀画”。
最近几年才被大量使用于收藏级翡翠的吊牌之中。由于薄意雕刻刀法流利,刻画细致,影影绰绰,备受喜爱和推崇。
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比浅浮雕更浅,雕线更薄,也更重意境。即“层薄而富有画意”,故称薄意,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正因如此,优秀的薄意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特别具有欣赏价值。
薄意雕刻的几个特点
一、是选材要严:多选优质翡翠原料,如高冰种、冰种飘花、糯冰种、冰黄翡等,有皮者尤佳。
二、是技法要高:翡翠的薄意雕多出玉雕大师之手。
三、是相石要精:高冰种、冰种飘花、糯冰种、冰黄翡等名贵稀少的翡翠玉料,价值极高,雕琢之前,必须认真研究玉料纹理、绺裂的走向,表皮利用等,因此有“雕人眼视不敢琢,审曲面势争分毫”之说。
四、是清石要细:根据腹稿设计,作甄别去留,完善雕件。
五、是作画要美:即用笔在石材上画稿,要求画面精美。
六、是勾勒要轻:以尖刀代笔,在画笔线上,浅勾勒线条定位。
七、是核稿、磨光,要尽善尽美:校对效果时,有皮者用水,无皮者以粉末核之。
薄意雕之“薄”从字面上理解是雕刻层“薄“的意思,但它还应该包括“相石审石”、“巧色利用”及对瑕疵的处理等技法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都处理好了,作品才能“薄”。
薄意之所以“薄”,是因为用来雕刻的石材都十分珍贵,人们不忍大肆雕琢,于是只在其表面雕琢。薄意雕技法自清末林清卿首创之后,就注重将画意融合在雕技当中,注重诗情画意的表现。
一般作薄意雕的玉雕师都要拜师学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自身修养,并掌握中国绘画的原理和方法,将它运用到薄意雕刻中去。
但薄意雕刻不比绘画,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薄意雕要以石作纸、以刀代笔,尤其是对石材的处理。面对这些问题,薄意雕的玉雕师都要能依据石材的材形、色泽、纹理来进行巧妙构思,审石度势,出其奇而制胜,力创佳作。
薄意雕之“意”薄意雕作品十分重视“意”的表现。一件好的薄意雕作品,“薄”是基础,“意”才是作品的成功之处,历代擅长薄意雕刻的前辈也都重视“意”的表现。
薄意之“意”主要是指作品的意境,它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即展示生命本身的美。
因此在创作山水、田园类的薄意作品时,注重画面的疏朗有致,多以简练的刀法将画面的主体形象表现出来,剩余部分往往不多加修饰,以给人想象的空间。
薄意雕的创作,是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万千山水浓缩于方寸之间,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实为妙哉!这与绘画作画是一理同宗。
薄意之“雕”一件成功的薄意雕作品,它的雕刻创作技法,也就是“运刀”是关键。薄意的雕刻技法自清末林清卿首创沿袭至今,一般都是用平斜刀进行雕刻。
薄意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审石
薄意的构图布局,注重意境和气韵,与中国画同理。景物的层次一般不宜重叠过繁,交叉过密,石坯上的裂纹、砂格要尽量遮掩,“按材施艺,因色构图,避格取巧,掩饰瑕疵”。作到繁而不乱,简而有致,章法雅典,整洁挺秀,将雕艺与画理融为一体。这是玉雕师文化修养、艺术素质和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
——构图
发挥玉雕师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构思设计,充分利用原石的纹理、俏色等特点,用毛笔在石面上描绘出图画。
——勒线
描图定稿之后,用尖刀顺着形体的外轮廓勾勒出一道织细、准确而明显的线条,谓之“勒线”。勒线是薄意雕刻的一道关键的工序,它对作品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求把刀稳,运力均,而且落刀要果断精确,刀锋要活泼流畅,刀痕要深浅适中。
——剔地
又称“起地”。是应用平刀、铲刀以及斜口刀等多种刀具,削刮勒线以外的空余石面,让景物或人物部分微微隆起石面。
——雕饰
使用各种雕刀,在突起的景物平面上浅刻雕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阴阳向背,使其富有立体感,达到笔墨渲染的韵趣。
薄意雕刻“以薄取胜,以简见长”,所以刀法应灵活多变,洗练概括,落刀准确,以一当十。雕刻完毕之后,还需要对某些细节,如花蕊、叶脉、苔点、枝干以及人物、动物的眼睛、鬓发等部分,用尖刀或半尖刀阴刻、抽丝,精细修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