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考古历史来看,翡翠这类硬质玉是最先从十六世纪在中国才发现的,明朝时期,我国与缅甸间的翡翠文化沟通开始渐渐频繁,这时,翡翠多用作贡品送给那时的中央朝廷.来到清朝时期,我国的翡翠文化进入了繁荣年代,翡翠产品在朝廷和坊间开始流传.我国现有最早的翡翠是雍正年代的五牛图,现在在故宫博物馆珍藏,翡翠真正在中国大放风彩的是光绪年代,那时慈禧独倾心翡翠,使其多少钱大幅上升,不论是皇亲贵族或文人墨客皆争相佩戴或珍藏,以彰显其身份地位.



那时有着这样的故事,同治四年,作为女性的慈禧当政,她对“君子之宝”的和田玉器并无太大兴致,对颜色绚丽多彩,美艳华丽的“绿玉”却倾心有加,持续向织造、盐政和各省海关索贡;清宫造办处依照她的意旨制造了许多的饰品.档案记述:“谨将依照画样恭制首饰教缮清单恭呈慈(即慈禧)览:绿玉扁簪四对、绿玉溜六对、绿玉戒六对……”等.那时淮关、江南等处对内廷的摊派都叫苦连天,粤海关亦于同治十三年四月送造办处的咨文中呈表困难:“绿玉本出缅甸,白玉亦非粤东生产.”上面绿玉即指翡翠石.



来到民国,旗袍和翡翠是此时名媛丽人们争相追求的目标.期间极其知名的就是此时的第一夫人——宋美龄.而49年之后,翡翠的收购和出口变为最主要的翡翠流向,在缅甸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我国不稳定缘故的影响,再加上税费太高,官方汇率与民间汇率相差太大等缘故,缅甸生产翡翠很大一部份都流失到国外,政府只能够获得一少部分.翡翠运输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和井经曼德勒进到泰国的清迈,另一条从和井进到云南.由于我国的关税较高,许多高端翡翠的毛料流向了清迈,这其中一度缅甸翡翠产量的70%在清迈交易.导致清迈这一多年前荒芜小镇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缅甸翡翠原石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