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凝有聚的含义,同时又呈现出稳重、大度的气质。  “温、凝、细、结、润、腻”这六德是品评田黄石的标准,也是品评所有寿山石的标准。

  田黄石的价值是很高的,很多人想不明白田黄石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价值。在收藏界,田黄石可谓声名远播,各大拍卖会的杂项专场中,田黄总能惊鸿一现,拍出不错的价格。下面小编给大家分析分析。

为什么田黄石的价值那么高 田黄石价值分析

  田黄石介绍

  文献上常说田黄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这样的形容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田黄的产地只有寿山溪沿溪水田的上坂、中坂、下坂,其他区域虽然也间或有出产独立于矿床的独石,但由于产生时间和周围环境不同,因此都不是田黄石。如今,为了留下这上天赐予的稀有宝石,寿山特别规划出两亩田坑土地,永久禁止开采。它被称为“田黄石的最后两亩地”,是每个爱石者到寿山后必然会去瞻仰的宝地。

为什么田黄石的价值那么高 田黄石价值分析

  为什么田黄石的价值那么高

  寿山石的审美,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玉的审美标准,尤其是田黄石,古代文人在玉的“五德”标准上,拟定了田黄石的“六德”,为“温、凝、细、结、润、腻”。这“六德”,与抽象的“五德”比较起来,更具有审美的直观感以及品评的可操作性。“六德”虽然无法量化,却并非难以描述,笔者试着一一解释一下。

  首先说“温”。温作为形容词,含义有二:不冷不热谓之温,柔和谓之温。许慎说:“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这恰到好处的温度,不过分锋芒的性格,恰合了国人信奉的中庸之道。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保持理性,不偏不倚,而又能坚持,这就近了君子所谓的“仁”。具体到寿山石上,“温”是一种不炫不燥的内敛品格。直接从矿脉开采的山坑石多少会有些“火气”,而深埋水下的水坑石光泽又有些过分冰冷,而田黄石,经过泥土的浸润,确实有着介于二者之间的中庸品格,将这种品格定义为“温”,再合适不过。

  然后是“凝”。凝有聚的含义,同时又呈现出稳重、大度的气质。寿山石的“凝”,就是一种凝聚的感觉,如果质地显得松,就失了这一“德”。凝在视觉和触感上呈现的是一种庄重、沉稳、聚而不散的感受,这一特质虽非田黄石独有,却也是田黄石最为突出的品质。

为什么田黄石的价值那么高 田黄石价值分析

  再来是“细”。这一德很好理解,就是与粗相对,颗粒细小。田黄随着品质高下不同,“细”的程度也不大一样。田黄冻当然是非常之细,但由于田黄是“无根而璞”,有时因为母矿的质量就不是很好,因此也会有略粗的情况出现,比如田黄石中的“硬田”,质地略为粗糙坚涩,与细显然无关,因此不好一概而论。

  第四是“结”。结者,紧密也。这一“德”强调的是质地上的整体性,尺度把握起来不容易拿捏,要与其他几“德”放在一起综合评判。收藏玉石有“老结”一词,即形容质地紧密。质地紧密,也意味着密度较大,盘玩有“压手”的感觉,如果掂上去轻飘飘的,肯定和“结”字没关系。但是仅仅是压手,也不会有“结”的感觉,尚需有“凝”的配合。田黄石的质地即符合这一标准,密度大,结构紧密,并且在视觉和触觉上都能够呈现聚而不散、坚实绵密的感官感受。

  第五是“润”。古代文人所说的“润”字,一定是诗意的表达,“润物细无声”才是他们向往的境界。润是一种不干不燥的感觉,或者,具象的形容,就是一滴水滴在泥土上缓慢化开的感觉。一般来说,透明的石头容易显得“润”,但也有不甚透明的石头也很润的情况,比如很多田黄石,就是不透明的,却不妨碍这种质感的呈现。

为什么田黄石的价值那么高 田黄石价值分析

  最后是“腻”。“腻”与“涩”相对,指的是手感上的亲和力。这一德在田黄石和老性芙蓉石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上手时除了沉甸甸的“压手”感,更有一种极其“缠绵”的味道,《观石录》中“贵妃之肤,飞燕之体”的形容,想来就是这样的通感。这一“德”比较抽象,非亲自上手感受很难理解。

  “温、凝、细、结、润、腻”这六德是品评田黄石的标准,也是品评所有寿山石的标准。好的田黄石“六德”皆备,但若据此断定,所有的田黄石都符合“六德”,就不免太过迂腐。因此,玩寿山石,执著于坑洞品种不如着眼于石质,经得起“六德”检验的石头,一定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石。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