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独有的特性及其价值所在 新手出坑必备!
摘要:
翡翠也是有很多面的,想要对翡翠进行全面的了解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比如说你知道翡翠的特性是什么吗?它的价值体现在哪?今天就和大家讲解和分享的是翡翠独有的特性和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翡翠独有的特性
翡翠有一种区分与其他玉石的重要标志,也是独有的标志,叫做翠性。什么是翠性呢,关于翠性学术性的解释呢比较的冗长,也比较的专业,我总结和提炼了一下,通俗易懂的给大家讲解。
翠性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经常在翡翠的表面上看到的一些闪光点或者闪光片,他们是由于翡翠的解理面上(就是平时所说的切口或者解口上)一种有玻璃光泽的双晶体断裂之后在光的照射下发出的反射光,这样的一种现象就叫做翠性。行话里就形象的把它们叫做“苍蝇翅、沙星或者味精丝”。
这样的表现只有翡翠独有,其他的玉石种类都是没有这个特性的。资深的翠友们都应该很了解了,如果是初学的话呢,大家可以先根据这个特性来判断分辨翡翠。如果对翠性学术性解释感兴趣的朋友呢可以在我们的视频下方留言,我们会给大家详细的解答。
在这里要特别的给大家说一下有一个特殊的分类,墨翠是翡翠的一种,它是不带有翠性的特殊翡翠,因为它的主要组成矿物是隐晶质的绿辉石,所以在墨翠身上就看不到翠性。但是墨翠也属于翡翠的一种。引申说一点点,翡翠也有人会叫做“辉石玉”或者“辉玉”,因为翡翠内含有绿辉石等辉石内矿物!
也有很多人把翡翠称为硬玉,相对应的把和田玉称为软玉,根据基本的硬度来说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其实这样界定还是不够准确的,硬玉和软玉在地质学中说的是矿物,而翡翠和和田玉属于岩石范畴,他们是由众多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的矿物聚合体。因此充其量只能称为“硬玉岩”、“软玉岩”。
翡翠的价值所在
翡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地质学概念上的价值,属于自然属性。一个是玉学概念上的价值,属于社会文化属性。两者结合起来才有了翡翠概念的完整性。
地质学概念的价值:我们都知道,翡翠是集玉石和宝石双重属性于一身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它是由硬玉为主要组成矿物的变质岩(硬玉岩),并且具有宝石商业价值的才叫做翡翠。
那么今天的重点主要是讲一讲翡翠的玉学概念,也就是组成翡翠完整性的社会文化属性。这也是我理解的翡翠价值所在。
中华名族五千年文明,自黄帝时代起就有了“厘订玉制之举”,宫廷用玉成为了历代帝王代代相传的清规戒律。虽然现在我们看翡翠更加的珠光宝气,色泽亮丽,但是在进入中原地带三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视为“石”而被排除在玉的范畴外。
这一格局的变革发生在清朝乾隆时期。考古发掘研究发现,自清乾时期之前的皇室陵寝中很少有翡翠制品的身影,包括明朝的十三陵中也未曾发现有翡翠葬器。直到清乾时期,乾隆皇帝被翡翠所吸引,也算是史上为翡翠代言最有力的人,钦定翡翠为国玉,至此延续了五千多年的宫廷玉制发生了大变革,翡翠修成正果,成为了真玉,成为了国玉。并取代白玉成为“玉中之王”。
为什么乾隆皇帝会对翡翠如此痴迷呢。我们先了解三个概念,玉石、玉、翡翠这是三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三者之间存在集合关系,也有古今和区域的区别。在北京一带的北方地区说玉,那多是指和田玉,不是翡翠也不是其他玉石。在中国南方一代(云南、广东、香港、台湾以及翡翠的出产国缅甸一带)这些地方说的玉就是指翡翠,说玉石,指的就是翡翠的原石玉料。
玉石和玉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个希望大家要记清楚,玉石在宝石学中的定义是:凡是经过雕琢能够制成玉器的美丽的天然的岩石或者矿物,即可称为玉石!(比如:水晶、玛瑙、岫玉、独山玉、绿松石、东陵石、青玉、白玉、和田玉、翡翠等都属于这个广义的范畴之内。)
而玉,在现代的玉学概念中是一个狭义概念,只有翡翠、和田玉这两种才能被称为玉,其他广义上的玉石都不能称之为玉。古今的概念也随着时代发展在演变,现代玉学的概念是由古代玉概念历经数千年发展而来的,远古时期(玉兵时代)人们将美的石头都通称为玉,凡是可以制作出精美“石器”(即玉器)的石材或者玉料都成为玉或者玉石,在那个时代“玉”与“石”是不分的。也可以说:玉石就是玉+美石。到了后来(铜兵时代)随着玉的社会功能的强化和文化内涵的升华,“玉”、“石”逐渐分化。
这时的“玉”就有了新的定义,从单一的珍宝性转化为了珍宝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含义。也就是说,玉不仅仅是美的象征,而且是“神、权、礼”的化身,它同时需要满足德的社会要求和皇室的至尊需要。玉被定义为象征“德行”的美石,突出了玉德这一文化理念。
翡翠传入中原的时间大概是有三千多年了,但是这上面这个时期,一直被视为“非真玉”而不可登大雅之堂,知道轻乾时期,翡翠被乾隆钦点为玉,才成为了“真玉”并取代和田玉成为了“玉中之王”。自此走向辉煌。古人区分“真玉“和”非真玉”并不是自然属性上的真与假,是社会观念上的是与非。
是超越自然的人文社会法规。站在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的角度认定玉的。确切的说是“以玉载德”,古人用“玉德”定义了一种行为准则和文化符号。
其中以孔子的十一德最具有代表性:“仁义知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管子言九德,荀子言七德,东汉许慎言五德。
各人所表达的玉德概念其实也都大同小异,原理都是一样的。用玉的某一项特质对应一种“玉德”,以玉为载体将世间“真善美”赋予一种寄托和高尚的表达。古代先贤圣人倡导“德行”与封建帝王渲染的“德政”;两者殊途同归。“玉者施德仁之政”,那么帝王之玉的出现也就实至名归了。
古代人的辨玉方法其实很直观简单而且很有趣。古人辨玉贵德次符,贵德就是更看重玉德。次符就是次要关注形状和色彩,玉德就是通过玉的“温润、缜密、刚韧、亮透、声响”等来判断。其中“玉声”成为重要的指标,“玉德必徵其声,贵玉兼贵其声。”
古人对玉声的解读可谓是句句精辟而且推崇备至,从古代君子佩戴玉的讲究上更能反映出来。古代君子所配之玉,在相碰时应能发出合于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古代的五音音阶,对应现代的西乐音节就是Do(宫)、Re(商)、Mi(角)、Sol(徵)、La(羽)(没有Fa与Xi),经常所说的五音不全也就是出于此处。)的玉声才算是好玉。
如《礼记-玉藻》中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月(羽)。……周还中规,折还中距。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古代的君子必须配玉,右边的玉佩相碰时要发出徵角之音,左边的玉佩要发出宫羽之音。转身要转的圆,拐弯要拐的方正,也就是一切行为举止都要“中规中矩”。
前行时要躬身拱手,稍稍按住玉佩;后退时则要将玉佩稍稍扬起,这样,玉佩才会响起铿锵合鸣的声音。所以君子在行走的时候,当听到玉佩发出悦耳的声音时,一切邪念就不会走进君子的心中了。
《墨庄漫录》更有经典的描述:“敲之其声清引,若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更是将真玉美妙绝伦的玉声刻画的入木三分。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对君子佩玉用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多么看重了。
翡翠能够成为真玉并进入皇室宫廷,这也算是实至名归,根据上面讲述的古人对玉认定的标准,翡翠无论是在“德”还是在“符”上都远远超过白玉。温润,缜密、刚韧、亮透、声响、色彩、形状这些特质与白玉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德符双全的翡翠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玉中的新贵,成为人们心中更加心仪的真玉。但为什么在进入中原三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无法登入大雅之堂,不被社会宫廷所认同?可以说这是根深蒂固的宫廷玉制耽误了翡翠的崛起。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最终还是被历史选择成为文化的载体和瑰宝。
中国人独爱玉,玉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流传千年并发展到今天,更多的是历史的选择。以玉载德,将玉的特质融合文明文化发展的精华,不断传承演变而来。不仅仅因为翡翠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天然宝石资源,更大的价值就是它是承载文化的一种符号和印记。是历史和文明的需要选择了它作为君子“德行”象征之物,帝王统治阶级“施以德政”的象征之物。寄寓人们对人间“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道德的崇尚。这才是翡翠更加深层次的价值所在。
当前页面是本站的「Google AMP」版。查看和发表评论请点击:完整版 »
因本文不是用Markdown格式的编辑器书写的,转换的页面可能不符合AMP标准。